返回

外周血管植介入器械行业新贵 — 茵络医疗完成B轮融资,盛宇战略入股

2017-03-17

2017年1月,苏州茵络医疗宣布完成B轮3500万元融资,上海盛宇旗下医疗基金携手上海楹联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共同完成本轮投资。茵络医疗董事长龚霄雁表示:“本轮融资的资金将用于外周血管支架系统Inno-Spring多中心临床试验、医用导丝产品市场推广以及其他多个产品研发”。

盛宇投资合伙人沈琴表示:“长期以来,盛宇在植介入高值耗材领域潜心布局,投资茵络医疗是盛宇旗下医疗基金在外周血管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盛宇非常看好中国外周血管领域的快速发展,并坚信茵络能够在产品创新上取得佳绩”。1月,苏州茵络医疗宣布完成B轮3500万元融资,上海盛宇旗下医疗基金携手上海楹联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共同完成本轮投资。茵络医疗董事长龚霄雁表示:“本轮融资的资金将用于外周血管支架系统Inno-Spring多中心临床试验、医用导丝产品市场推广以及其他多个产品研发”。

茵络团队

茵络医疗目前拥有一支国际先进的技术团队,公司研发、生产与销售聚焦于外周血管介入类产品系列和高端耗材。目前以核心产品应用于股腘动脉的外周血管支架Inno-Spring为主,在研产品管线中还包括用于外周血管和冠脉介入手术的医用导丝、破膜器、髂动脉覆膜支架、静脉剥脱器等。核心管理团队来自强生、百特、雅培等大型医疗器械公司的管理层,均具有丰富的医疗行业背景。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快速增长

临床上将心脑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统称为外周血管疾病,包括动脉、静脉及淋巴三个系统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外周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若长期不愈,病情将呈进行性发展,重者将导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作为因血管狭窄、闭塞或者流量扩张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多见,包括颈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和下肢动脉硬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外周血管病变发病率急剧上升,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20%。数据显示,在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中,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人数约在800万左右,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递增趋势;而在约1.139亿中国糖尿病患者中,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人数更高达2000多万。

外周血管疾病需要系统的治疗,主要手段有手术、腔内治疗和介入治疗。其中介入治疗因创伤小、见效快、恢复佳、再狭窄率低等特点成为外周血管疾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支架置入术则是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式。下肢动脉疾病治疗,要求支架产品在定位精准性、释放稳定性、病变支撑力这几方面具有出色性能,这对传统支架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目前国内市场的下肢外周支架全部是激光切割支架。且外周支架的国内市场被进口产品垄断,仅有微创医疗的一款外周支架产品经CFDA批准销售,但市场份额很小。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大势所趋。

茵络医疗的外周血管支架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都对国外编织支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和提高。特别是在柔顺性、抗折性以及耐疲劳性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完全可以用于对支架性能要求更高的跨膝病变血管,填补了国内外治疗跨膝腘动脉病变的空白,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性能优异的产品.

2016年获得国际著名设计大奖“红点奖”

据悉,这是江苏省首个介入类医疗器械产品获得“红点奖”。茵络的“外周血管支架系统Inno-Spring”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引发的外周血管疾病,由输送器和血管支架组成。由镍钛管经过高温定型而成的独特棘轮设计是输送器的一大亮点,使得推送血管支架更精准,使支架在血管中释放得更加充分,从而提升疗效,并降低了支架在血管内断裂和再狭窄的概率。治疗时,血管支架放置于输送器中,医生利用微创手术,将支架沿着一根导管放置于人体病变血管中,富有弹性的支架将血管扩张开来,从而使血液正常流动。

“输送器外形曲线优美,医生可单手手持,非常方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据茵络公司董事长龚霄雁介绍,该公司研发的“外周血管支架系统”中,一个输送器可输送、释放多种类型的支架。支架是自膨式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支架,由多股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编织后的端头利用薄壁管进行激光焊接,与传统的支架相比,具有更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良好的柔顺性,可大大降低支架在血管内断裂和再狭窄的概率。

2017年进入了CFD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

2017年2月,茵络医疗的“外周血管支架系统Inno-Spring”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正式进入审批“绿色通道”。

这个“绿色通道”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促进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尽早上市,在申报审批环节专门出台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此程序按照早期介入、专人负责、科学审批的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办理,并加强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这个 “绿色通道”的进入,意味着Inno-Spring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将大幅度提前。据悉,2014~2016这三年时间里,全国总共只有91个创新医疗器械获准通过。能够获准创新医械绿色通道,是CFDA对于医疗器械项目创新的重大肯定。